23家重点涉气企业已建立驻厂监管工作机制。
从73微克再降到60微克每立方米,2017年,下降比例需达到17.8%,接近2016年下降比例的两倍。北京城建集团承建解放军总医院门急诊综合楼项目,存在建筑垃圾随意堆放,施工区未采取洒水抑尘措施等问题。
昌平区供暖服务管理处存在的环境违法问题包括脱硫废液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等。2014年5月,《环境保护部约谈暂行办法》出台。2015年内,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对163个设区市、自治州、直辖市的区县人民政府实施综合督查,督查比例达到39.5%。当前,虽然中央环保督察力度很大,但是你再跑也跑不到所有地方,上面动起来了,下面却消极对待。事实上,大气污染防治督查这一形式的出现,只有短短四五年。
根据《大气十条》的要求,2017年,京津冀区域的细颗粒物浓度应下降2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近几年,环保督查的力度和级别不断加码。全面落实《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我国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工矿企业及其周边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大力推行煤改气、煤改电工程,京津冀地区全年完成80万户散煤替代工作,削减散煤约200万吨,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主城区基本实现散煤清零。实现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全覆盖。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抓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大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供暖季错峰生产力度,指导督促各地完善并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对应对不力的严肃问责。
二是积极推进公众参与。健全区域、流域、海域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
修订《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开展打击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共检查涉危险废物单位46397家,立案查处1539件,移送公安机关330件。全国燃煤机组累计完成超低排放改造4.4亿千瓦,约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一半。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2016年完成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显示,全国总体生态环境属于一般,其中优、良县域共1605个,占国土面积的44.9%。
全国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同比减少1.1个百分点。三是强化打击环境污染犯罪专业力量建设。11月和12月,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分别下降7.5、6.3个百分点,PM2.5浓度同比分别上升7.4%、5.4%。模拟比对结果表明,及时启动红色、橙色预警,一定程度抑制了污染物快速增长,部分城市PM2.5实际浓度较预测值低10%25%。
加快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环境监测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规制修订。实施多能互补系统集成优化工程,减少弃水弃风弃光,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环境保护市场化机制不健全,经济手段运用不足,环保队伍能力建设有待加强。全国PM2.5、PM10浓度同比分别下降6.0%、5.7%。
启动首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试点。大力推动PPP模式,推进农村污水治理设施企业化建设运行,强化政策性银行长期贷款支持。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处置应对。(一)关于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制定实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实施计划(20162020年)》,全面完成1436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城市站监测事权上收任务。
研究深化环境监测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坚决惩处数据造假行为。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前期准备。
持续开展环境保护法实施年活动。在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中,强化饮用水安全保障制度。
二是水质改善不平衡,部分水体趋于恶化。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动监控数据全部公开,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公布率达到90%以上。
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对44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开展遥感监测,对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公开约谈。稳步推进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京津冀晋鲁豫6省市累计完成改造1.8亿千瓦,占区域总装机容量的7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让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善。
印发《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发布实施《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年)》。
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统一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及时组织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会商,实施大范围高级别应急联动;先后派出60多个督查组,督查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
核安全法草案、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草案已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实施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工程。
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原面积仍占草原总面积的1/3以上。落实《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和范围,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对1239家具备安装条件的新增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全面安装自动监控设施。垃圾焚烧、化工、涉核等环境敏感项目选址建设和污染地块处理处置日益成为舆情热点。
开展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研究建立农产品产地分级管理制度。
公安部制定标准规范,推动各地环境污染犯罪侦查队伍和业务建设。中央财政分别安排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12亿元、140亿元、91亿元。
加快生猪养殖布局调整,实施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开展生猪养殖大县粪污利用、奶牛养殖大县种养结合、洞庭湖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综合治理等试点,整县推进粪污利用。国务院印发《土十条》,同意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明确25项近期拟出台配套政策措施。